新聞動態(tài)
公司新聞
新房建成后,房主要擇吉日遷人新居,鄰里鄉(xiāng)親攜禮來賀。禮品有對聯(lián)、喜貼、匾額。賀聯(lián)是,’新遷仁里和為貴,吉地安居德為鄰”。匾額通常用“新居安吉”、“仁里長壽“、“車閣流輝”等等。此外,還要送發(fā)糕發(fā)摸、喜面、喜糕、喜酒等含有吉祥諧音和象征的禮品,以預祝屋主高升發(fā)財、人壽年豐和富貴長久。
皖中長豐一帶,搬家時親鄰放爆竹送行,到達新居時,新宅的鄰居們又放爆竹迎接,且將方糕從門前一直鋪到門檻上,意為祝愿主人步步高(糕)。居主備酒款待。滁縣地區(qū)搬家有兩種方式,一是佃戶搬家。二是富裕戶買田上莊。除擇吉日外,要在黎明前動身。所擻東西有一定秩序:家主挑鍋擔(鍋里一定要有飯),走在前面,家堂(也稱“書兒”,供放天地、祖宗牌位用)次之,其他家具在后面。遷居后,親朋好友多帶有中堂畫、錢等賀禮。在滁州、長安一帶,進人新宅的一天。要在舊居煮好一鍋飯,由家人抬著,女主人拿著火鉗,進新宅后即放鞭炮慶賀。六安地區(qū)還要向祖先、灶君祭拜,然后宴請鄉(xiāng)鄰。天長等地“進宅”后,在新灶上做飯(俗稱“熱鍋”).需燒芝麻秸和豆枯,意為“節(jié)節(jié)高”;做菜必用魚,意為“年年有余”。嘉山一帶,搬家賀禮多帶豆腐、魚、意為腐(富)魚(余)糕(高)。巢湖一帶在半夜時搬人新居,搬的東西第一件是竹竿,第二件是亮子(燈),接著就搬床鋪。其他東西就可以隨便搬了。也有先安灶君,先搬廚房內的鍋碗飄勺的。沿江的含山一帶。遷居一般以農歷八口為安,于天亮前進行.取“越搬越亮”之意。搬時先焚香,放鞭炮。太湖一帶,搬家都擇半夜以后,意謂所行之路沒有別人“踩破”,這才吉利。搬進新居的第一件東西是“火柴”,取“柴”是“財”的諧音,可以發(fā)家。還有的人家進屋時家主用長竹竿套上箍.肩負在前,表示子孫后代節(jié)節(jié)高,并緊箍不破,家庭和睦。遷人新居室,親朋鄰里要送禮致賀,官紳大戶還講究送匾額.長五六尺,寬二三尺,用木板制成,加漆,上面有面盆大的金字,文為“繼蔭鄉(xiāng)梓”、“仁里長春”等恭維話,屋主設宴答謝。安慶一帶搬家時擇在吉日的清早(最好是門前尚未有人走動時),其儀式為在大門檻上搭一長梯,人人在走梯上由低向高步入屋內,號稱“步步高升”。走在最后的一人手牽一只豬兒.意謂“遷居”(諧音)、六畜興旺等。太湖、宿松、望江等地,自遷居后的一月內,親朋好友必備禮品前來賀喜。禮品有座鐘、匾額、紅絲綢被面或紅花布料、大糕等。此外,還要長掛面、松材棒、柏枝葉等物,取其長久有財、松柏長青的含義,俗稱為“送財”。皖南的廣德。搬家時女主人須等所有物件全部搬完,最后手拿“節(jié)節(jié)高”(用于支撐曬衣竹竿的有權竹梢)和掃帚離開舊居。意為搬人新居生活越來越美好,掃清舊屋原有“財氣’。南陵一帶搬家擇日,舊俗以主人的生日配以“干支”推算。搬家時多在黎明前,點燈籠一對引路,繼之挑柴相隨(柴諧“財”音),次為炊具,家用雜物、櫥柜、衣箱隨后。沿途燃放鞭炮、雙響(又曰“高升”),直至新居門前。
績溪一帶有子夜搬新居的習俗。子夜搬家不易碰見人。搬遷的一家人挑著竹簍,拿著長秤,捧著解斗、算盤,悄悄地從舊屋來到新屋。竹簍挑谷,秤稱谷,解量米,算盤計算收成.預祝住進新屋后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打開新屋大門,燃放爆竹一家人分長幼次序坐在堂前吃甜茶,嘖瓜子.談天說地,直到天亮吃了雞蛋面,才開門納客,接受祝賀。招待來客先是一盅甜茶,其次是一碗陽春面。晚上宴席,主菜是“一品鍋”。
此俗至今仍存,但搬家日子改成天氣晴好的雙日子或節(jié)假日。送的禮品則改為廚房用具、電器,也有煙酒、肉菜等副食品。
上一條:搬入新家獲得“新居綜合癥”的原因有哪些?
下一條:搬家的好處 [向上]
下一條:搬家的好處 [向上]